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回复: 0

癌症预防专业报告发布,对肿瘤预防提出10大锦囊(转载二)

[复制链接]

304

主题

336

帖子

0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9
威望
73 点
资产
3049 金币
注册时间
2013-11-20
发表于 2018-6-1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p) E. |0 l5 G
不要摄入过多的红肉,尽量不要吃加工肉类

5 A, b1 u: Q( m, O' o
红肉指的是所有哺乳类动物的肉,常见的主要是猪牛羊肉,当然也包括兔子、驴肉等肉类。推荐里并不完全阻止吃红肉(如果真的阻止,那估计大部分人要疯了)。因为红肉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营养来源,包括蛋白质、铁、锌和维生素B12。但是需要控制量,每周推荐的摄入量为350-500克熟肉(500g熟肉约相当于700-750g生肉)。那有人说,我一顿吃了一块一斤重的战斧牛排是不是我这一个星期都别吃红肉了?

6 }' l3 ~; Q" c& E: C
很遗憾……是的……但是你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比如蛋类、鸡肉、鱼肉、海鲜、或者豆制品来补充你的蛋白质摄入。

% @2 T) A% d1 O
8 J1 W+ Q4 e# \+ {& K! q& i
为什么多吃红肉不好呢?研究显示食用过多的红肉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每日每增加100g红肉,结直肠癌的风险就会上升12%。一方面在高蛋白高脂肪红肉烹调的时候大多会采用煎、烤等高温烹调方式,这过程中就会产生杂环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同时,红肉当中富含的血红素铁会通过刺激亚硝基化合物的内生形成,促进结直肠的癌变。

2 l% `5 l" Y; b  ^$ m; s
另外对于加工肉类,报告建议人们能不吃尽量别吃。加工肉类指的是通过腌制、熏制、发酵或者其他方式处理过的肉品,各种腊肉、香肠、火腿、咸肉、熏肉等都是属于加工肉类的范畴。每天摄入50g加工肉类,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将上升16%。除了之前红肉导对结直肠癌的影响外,加工肉类的外源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高,而亚硝胺(前体物质是亚硝酸盐)是明确的I类致癌物质。

" [2 y0 _$ N- T- m/ z
在大部分情况下请喝水或者无糖饮料
! I; i; [' p* L
想要补充水分?喝水就完了呗!想喝饮料?可以选择不加糖的茶或者咖啡。茶和咖啡对部分恶性肿瘤(如肝癌、子宫内膜癌和膀胱癌等)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预防效果。

2 {  p' J9 k: K6 d& a5 |7 j% N, a; b. N
但是现在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就是爱喝含糖饮料,甚至用饮料来代替水。各色奶茶、汽水、饮料,琳琅满目。因此2018年还出现了两个和含糖饮料有关流行语。
% v* `  [- R$ w4 {! b8 S7 R
' P  [/ @: I5 }9 S( o
和西式快餐一样,含糖饮料也是导致全球肥胖率飙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与食物不同,摄入的含糖饮料大多没有饱腹感,因此容易在原有的食物以外过多的摄入糖分而不自知。这些能量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沉积在身体中,加之运动量不足,导致超重和肥胖。除癌症之外,含糖饮料还增加了2型糖尿病和其他口腔问题的风险。

8 a6 H0 B4 Z( d. l% M& o* o
喝下一瓶可乐很容易,但是让你空口吃下那么多糖,你会吃么?其实他们的含糖量是一样的。
! h' X5 m# B) ?+ N) X$ w7 R

3 P3 V# R$ p. {% a; [# Q/ h
) n9 a" {1 x& k) Z4 e
从癌症预防的角度来说,最好滴酒不沾

' V3 C1 [+ Y9 f0 Q  L
饮酒具有预防肾癌的作用(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但是酒精对其他脏器的致癌效果远超它的益处。酒精1988年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定为I类致癌物质。有充分证据表明酒精会升高口咽、喉、食管(鳞)、胃、肝、结直肠、乳腺发生癌症的风险,还有部分研究显示酒精还可能导致肺癌、胰腺癌和皮肤癌。
& I+ s% X0 a- o
酒精(乙醇)经过代谢会成为乙醛,而乙醛会引起的DNA损伤和突变现象。这种损伤导致DNA双链断裂,细胞中DNA损伤的积累促进了细胞自身的降解,而这种损伤的引起的错误修复会引发恶性肿瘤。而亚洲有5.4亿人携带乙醛脱氢酶基因突变,导致乙醇转化为乙醛之后难以继续转化成为乙酸,有毒的乙醛在体内蓄积,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喝酒脸红不是代表酒量好,恰恰是乙醛转化障碍的危险表现,更应限制饮酒。喝酒还能增加女性雌激素水平,增加罹患乳腺癌风险,这也就是在乳腺癌患者当中主张“禁酒”而不是“限酒”的原因。

$ ~4 F- ^8 W7 [! {. g; S' d5 e8 B0 V$ x

# ]# c6 o6 U) l( f
有人说喝点红酒不是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么?是不是平时喝点酒问题不大?尽管有研究显示某些人饮用少量酒可能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是和确凿的致癌证据相比,这种收益就显得特别无足轻重。从癌症预防的角度上来说,喝酒没有安全量,即使少量饮酒也有癌症风险。因此最安全的方式是滴酒不沾。

8 g* s/ I3 g0 d; x+ {2 [' z9 }
目标是通过平衡的饮食来达到营养的需要

& M% J! e2 O% X
人只有在特殊状态下,才需要营养补充剂。如怀孕期间需要补充叶酸,或是有明确的缺乏情况如膳食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或叶酸、骨质疏松者需要摄入一定的钙补充剂和维生素D。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进行平衡的饮食和充分的锻炼是预防癌症的最好方式,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营养补充剂。
# y0 `& W7 z; q9 o! f/ b
而偏偏有许多人总觉得自己应该“吃点什么”来预防癌症。或者出于投机取巧的心理,认为只要各种营养补过了,我就可以不用运动也不用平衡的膳食。
- {- F9 K% V) l2 q4 }( t* x
但是不要指望通过服用保健品、膳食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因为有时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糟糕结局。
. \6 G& ^& `. l# \
比如人体内产生的氧自由基会损害正常细胞,并引起畸变、促进癌症的形成,而β-胡萝卜素是一种抗氧化物,食用富含β-胡萝卜素中的食物可以防止身体氧自由基的破坏。那我们就使劲给高危人群补充β-胡萝卜素就行了吧?但是一项研究结果,给吸烟者补充β—胡萝卜素之后,肺癌发生率竟反而显著提升了。可能与过多的β—胡萝卜素被氧化形成了有害的氧化产物有关。维生素D被认为可能会降低结直肠癌发生,但是过度补充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如果不是医学上有需求,仍不建议服用膳食营养补充剂。
6 {- g- {0 `8 M+ \% Y; d
至于我国人民传统喜爱的灵芝、冬虫夏草、人参等名贵药材,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们对肿瘤的预防有任何作用。有可能还存在各类风险比如重金属超标等。通过喝酒来防病,更是弊远大于利。因此,保健品不仅对预防癌症没有作用,有的甚至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

, a# R" N' T6 B! Z( ~7 N
所以不要指望通过“补点什么”来达到防癌效果,吃动平衡才是正道。

1 Y& P& ]# l- T  n! ]
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宝宝都有好处
$ F: h0 F( q. E: V7 M* y+ P
报告的推荐和WHO的建议一致,推荐新生儿在最初的六个月内采用纯母乳喂养的方式,6个月至2岁或更长的时间里,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补充其他食物。
1 z4 }3 A4 I( O" T
我们都知道母乳喂养好。母乳喂养可以为健康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最佳的营养,同时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母乳尤其是初乳被认为是新生宝宝的第一剂疫苗。除此之外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母乳还能预防部分儿童期甚至是成人期肥胖的发生。我们知道肥胖是癌症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

6 A& `' O1 H. W9 {
而母乳喂养同样也能保护妈妈,母乳时间越长,对乳腺癌的预防效果越显著。研究显示每5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以降低2%的乳腺癌发病风险。

" t# A4 I6 ~3 L  U2 `
7 ]+ a/ M( A& n8 F. C
询问你的医生或者卫生专业人员,给你最适合的推荐

# `3 U7 t; ^4 p. n, l+ e
目前对于饮食、营养、肥胖和体育锻炼对癌症患者影响的认识在日益加深。对于癌症的治疗和康复,我们也有了更多新的认识。与癌症的斗争不仅仅是单纯的治疗过程,而是患者和医院的综合团队携手共抗病魔的过程。
7 a! |5 C. Z2 j+ P
由于每一个患者具体情况不同,需要专业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指导。

8 d, \, f! W7 f5 ?: m
有些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特别的营养模式;
- N8 z& ^" B* K- X$ Q/ i
有些患者在治疗后代谢产生了改变需要改变膳食模式;
! {! e/ u% [# {; p
有些患者由于体脂过多导致了疾病需要控制体重;
6 O7 ^, L+ ?0 ]
而部分晚期恶液质的患者则需要通过专业的营养学指导来阻止或者减缓体重减轻。

8 t+ d' I6 H9 ?! D  y8 l+ K' M: W
除非有特殊的情况,癌症康复患者在密集治疗过后需要尽可能遵照上述这些推荐,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小复发概率,同时防止其他慢性病的发生,得到最大的健康获益。

- T+ L+ \( U, q' t
最后补充一条:为什么没有吸烟?
( K- h, M" d$ y
0 {- v- L' Q' h. j+ r
有许多读者会感到奇怪,吸烟是导致癌症的最主要因素,全球导致癌症的可改变生活方式因素当中,吸烟占据了近1/3的比例,为什么这份报告当中没有吸烟呢?

! V$ r# w7 |9 _8 i* A6 `
首先这份报告仅仅针对饮食、营养和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不包括毒物、药物和职业接触的因素。
9 W% y+ N3 f' f7 W
其次,烟草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杀人最多的毒品",其危害不言而喻。著名肿瘤科普作家李治中博士(菠萝)近日总结道:6个抽烟的人里面会有1位在75岁之前死于肺癌,如果范围缩小到每天抽烟量超过5支的群体,那么4个人里,会有1位死于肺癌。而死于肺癌的烟民仅仅占了因吸烟死亡当中的不到1/3。现在人均寿命已经接近80岁,但一辈子抽烟的人,1/3活不过65岁。
/ o. z' [0 _$ Y& B% R# o& y
因此,这份报告当中没有放烟草的内容不代表烟草不重要,一来报告本不涉及该领域。二来,烟草的危害人尽皆知。

- c( O/ P5 s( c/ R4 f9 h6 n( X/ N' v3 t7 L8 b7 R, V1 A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4-6-29 0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