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 积分
- 31
- 威望
- 35 点
- 资产
- 740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08-7-16
|
楼主 |
发表于 2008-7-3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之一,有缘人请看。
[SIZE=\"4\"]此为部分转贴,如果有不当之处,请大家交流指正。
! ?$ ^3 h, J0 m: R与佛有缘 $ V( F r8 m7 i$ s2 ~" C3 |
: p: j7 q0 h: i2 t+ T( N& ]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与佛有缘呢?, t% q& M6 W8 H3 g* c6 z1 i/ ^
6 H* R- A; ]- R; A+ X& v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佛经,在佛经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8 y4 e0 L0 B, d g* f, _, @4 D6 M' v) b7 Q' N3 A; }. Y
佛的弟子中有一个比丘,学佛不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超出了生死轮回。而他在皈依佛门的时候,却费了好一番周折。
# d9 F; Z* A8 ^7 @
2 ^% G7 ?9 I( p4 K 当时,由于生活所迫,他来到了佛的僧团,要求剃度出家,恰恰在这个时候,佛外出传法去了。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接待了他。! T) q- a& M! u7 k# a
: [2 n/ Y4 D4 l: s, L/ i
按照以往的惯例,舍利弗必须首先入定观察这个人的善根,在确定了这个人确实有善根之后,舍利弗才会收留他。那时,舍利弗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能在定中观见八万大劫的事情,尽管和佛相比还差得很多,但是已经相当可观了。要知道一劫的时间,就是多少亿亿年。
0 _$ h5 b: x4 e! F3 i$ K6 y
! ^4 V' K5 V: S/ a' E 可是舍利弗在定中发现,那个人在八万大劫的生死轮回之中,从未做过一件好事,你想,舍利弗会收留他么?( M: Z; U* H' b
2 x5 i6 N- m1 _& I( X6 P! s' |# z) T 当然不会,舍利弗的态度非常坚决,无论那个人怎样祈求,都无济于事。
" z, s7 P2 `1 v/ U" {9 s" h- b* o3 T' T% @
那个人绝望了,可是就在他绝望的时候,佛回来了。佛什么也没说,只是把那个人留了下来。
; z2 H8 Z: g u, ?2 ^, }/ v& g3 q+ n) e0 k. G" O
奇迹出现了,那个人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果,成了一代圣人。按照佛的教法来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确实成就了。
, T g, h G- L' P7 a G; j. k$ \$ n
这时,佛召集了那位比丘刚来的那一天在场的所有弟子,并对他们训示说:“你们只知道他在八万大劫中从未做过一件好事,却不知道他在八万大劫之前,曾经有过一念之善。”接着,佛讲述了那位比丘在八万大劫之前的那一念之善。7 I$ V0 N# g! E1 x; J
) L3 }) x4 D5 Y% C 原来,那比丘在八万大劫之前,曾经是一个猎人,在一次打猎中,在一个悬崖边,遇到了一条斑斓猛虎,并向他扑来,他害怕极了,在情急之中他喊了一声“佛来救我。”然后,闪身躲过了虎扑,而那猛虎,也因为用力过猛,摔下了万丈深渊。正是那“佛来救我”的一念之善,使他终于在今生得成阿罗汉果。( y' V* U) E0 V
8 @/ a% m2 G- x; Y6 i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证得阿罗汉果的人已经脱离了六道轮回的束缚,也具备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六道神通的能力,但是如果和佛相比,那神通仍然是有限的。只有佛,才能彻见宇宙中的一切事情。
& f2 E( [; l' F* l2 I8 a6 J2 K: h0 i# L1 v2 ]: s5 E. i( W& n+ z
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珍贵的启示:无论您是谁,无论您在什么地方,无论您的自身条件怎样,只要您曾经有过一念信心,并遵照佛的教法去认真修行,都可以成就佛道,真实不虚。8 p- P# g2 L- P/ o6 ^
! d k" @( u9 Z9 O- D! L1 d0 ?
我们能够信仰佛,就说明我们有善根,如果我们没有善根的话,我们又怎么能生信呢?就算我们从来都不曾有过一念之善,在信佛的那一刻起,我们不也种下善根了么?就算我们是在今生才种下善根,我们也完全可以在今生成就自己,因为从善的种子的播种一直到开花,结果的全部机缘,我们都已经在这一生中全部遇到。$ K ^ _5 \/ S: m7 V; q ^
6 z1 R: L: J- p( X g+ B 我们和那位比丘的机缘是绝对不同的,那位比丘之所以在今生才得以成就,是因为他的种子在今生之前,从未遇到过培育的机缘。如果说他在八万大劫以前就见佛闻法,他的成就就绝不会是今生,和他相比,我们真能算是命运的宠儿。
9 v8 a8 P% l' E3 I/ J
: T! u$ |! L+ C: f( Y4 I+ S/ H 那位比丘在见佛闻法时的那颗善的种子,和以前并没有任何不同。只是在他见佛闻法的时候,那颗种子才遇到了得以培育的机缘。可见,善根的播种是一念之间,善根的成熟也是一念之间。
! c/ j* ~, v4 G
3 X8 @" U7 @: ^: E9 }3 ? 现在,我终于可以给您一个与佛有缘的绝对信心了。
* N" p, \& t8 v
7 x! u- J8 f' e3 f5 n# S 无论您是谁,无论您在前世是否种下了善根,只要您能信佛,从信佛的那一刻起,您就已经与佛有缘了。要是您再能深信净土,求生净土的话,您就不仅种下了佛的种子,同时也遇到了能够使其开花结果的全部机缘。您是不是与佛有缘并且能当生成就,完全在于您自己的发心,自己的信心和自己的努力。
3 y a* s1 `" R/ d
! C) Y6 D3 O% U7 B “佛不度无缘之人”,那并不是说佛不度您,而是您自己不去接受。在佛的心目中,是绝对没有不度之人的。有缘无缘,完全在于您自己的一念之间。尽管佛是了生脱死、出离苦海的人天导师,可是没有一个导师,能够把一个完全不听自己话的学生,培育成圣人。 v% l: [: ?' o: ^5 Q" F
5 l. n' z5 a. ]2 I4 _ 听了我的话,您还怀疑您自己的缘分么?您还会因为别人的不正确说教而改变初衷么?您还会去问别人“我是不是与佛有缘”么?+ [- Z) U- w* x" u9 }, J
H" g8 _/ d9 N* s8 [9 u6 K8 ~ ?( \ 我想您不会。' v7 w7 V* `# u( H: V
法与生活的融和/ |, G1 G$ K( I0 \" n+ {
修学佛法也是一样。我们要在生活中修学,就必须把法和生活融和起来。我们不仅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还要做好人世间的一切事情。, W6 k' Z( f7 h+ m z" w4 i7 Y( [
& b8 U- s6 T, q4 Q5 a 您千万不要认为做好人世间的事情和修行无关,您在做事的时候一心做事,您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心思考问题,这和您一心念佛在道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您要知道,万事万物的道理是相通的。行菩萨道和念佛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它不仅不会耽误您的修行,还会使您的修行更加顺利,更确切地说,您做这些事情的本身,就是修行。2 V( R) P8 C* n4 ~& V1 N' K
$ `- v; f3 |6 A; r# q {4 ]" B
佛法是一体的,它包括您所要面对的一切事情。您在念佛和做人世间的事情时,都要以同样认真的态度去做,您只有真正把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当成同等重要的事情去做时,您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佛法。如果您一旦分别了,您就会对某些事情起轻慢之心,您一旦轻慢,您就真的背道而驰了。您再想想,在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中,哪一件事情不是修养自己呢?哪一件事情不能修养自己呢?所以,您一定要确信,佛法是一体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一体的,他们是一不是二。因为我们分别了。他们才会变成了两回事。如果您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按照佛法去做,您会发现一切法都是佛法。做一切事情都是修行。也许您现在还不能确信,可是当您的修为和思想有了一个相当大的改观时,您会发现这些根本就是相融的,您不仅能念好佛,同时也一定能处理好人世间的一切事情。
- b. n1 Z* ^; s- G5 g8 D& z! M) b& N
您一定要好好去做,您不仅要做好工作,还要搞好人际关系,您身边的人一定多数都不信佛,所以您在念佛的时候,一定不要影响他们。您可以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您一面去做您该做的工作,一面在心里默念佛号,而且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处处为您身边的人着想,您身边的人就一定不会反对您了,您把这些做好了,您的修行一定会更顺利。
" X0 e* j& i% ?: A
) L+ _( b( ~) t7 j' P; l ? 您不必担心您默念佛号佛会听不见。您要知道,佛和众生的感应是靠心灵来完成的。您只要念头一起,佛的那边马上就知道,佛有他心智通,能够彻见宇宙中一切众生的所思所想,您那么虔诚的在心里念佛,佛怎么会不知道呢?再退一步想,如果您处处和生活作对,您的心情会好得起来么?您还能更好的念佛么?4 _& A4 A. g' T& S9 G( w2 E
* ]6 n& X# ~# N; C6 p
在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念佛的,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心专一,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该一心做事,一心思考。这个一心和念佛的一心是一回事。绝对是一回事。我们永远都要记住,佛法是一体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只要我们不生烦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修行。当我们能够把这些融汇贯通时,我们就是人间的菩萨。
1 ^! m2 {2 x8 Z6 z# v" X& e7 F$ H& T ~: r$ L( ^" V
听了我的述说之后,您是不是也应该把佛法和生活融和起来了呢?
* M. |; v7 v+ b
% p( T% h. N% _0 U9 o D m! h) S3 Q8 i 我想您一定能。
a9 f+ c; r$ }% H% f
" ?) ^+ x1 V9 T i" Q3 m' N* B8 m$ M }3 u2 N
; ~$ b/ U2 b L- {
0 H) a( e- C" W* ~ ^不着身相与不着心相
# D( A4 {( b! x. `+ r8 u6 j8 b9 U
/ l% T$ j. D" e9 E不着身相
1 r# {8 ^7 \- g% b3 H, C' E/ U6 n/ A, F& f. z1 u6 S
在生活中,很多人对打坐的姿势和打坐的时间非常执著,他们这样说:“我都已经学佛很久了,为什么还不能双盘呢?为什么才能坐一个多小时呢?”
) v9 Y" p) q% w5 s5 ~
, z# d( w0 J. W* I7 J 其实,这样的执著是完全多余的。只要您明白了修行的真正意义,就绝不会存在这样的执著。 @: d0 L4 d! q# B
! F4 u9 ^: y" ^. p {- D5 ?& \
还是让我们从前人的往生事迹中去寻找答案吧。, G7 k; f) S4 f4 M8 p' G
! F4 S, L) i3 d" i, l/ Y
宋朝潭州黄打铁,以打铁为生,一日见一游方僧至,请入奉茶,求示修行之法,僧告言:“念佛法门,可以不花钱,不妨碍工作,能一生念佛无间,佛必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黄打铁甚喜,依教奉行,每打铁时,亦念佛不断,其妻曰:“打铁本苦,再加念佛,岂不更苦。”黄打铁云:“是法极好,往日炉边觉火热,念佛则不热。打铁觉臂酸,念佛则不酸。”数年后,忽有一日沐浴更衣,谓妻曰:“我今天要回家去。”妻笑曰:“此非汝家,家在何处?”曰:“我家在西方。”妻笑曰:“你去好了。”乃打铁数下,念偈云:“叮叮当当,百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言罢执锤立亡。 F" t/ X5 G4 D1 C- a
! r9 g3 X) G! g/ U6 b) J
黄打铁除了念佛求生净土之外,对佛教一无所知,而且还要养家糊口,维持生活,他连打坐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不仅往生了,而且从迹象上看,已经大彻大悟。可见,修行成佛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行。
. x; H# S8 y. T& t. Z8 I
% b5 n. c" r( x7 d) s 不唯净土宗的行者,禅宗的高僧们也是不执著于身相的。在禅宗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1 h+ M9 y9 d" M
- Y9 h- ^ B* D 一个青年正在打坐,不知何时,他的身边来了一个和尚。和尚问:“你在这里干什么啊。”6 x( |" _; v# ^+ C. P! Q- w
- r8 J0 m+ k5 C
青年很不耐烦,说“打坐。”9 Z% a \$ R9 O# k- z
( s# [) b/ X* L) r4 m4 e 和尚也不生气,又问道:“打坐干什么呀?”; |: r/ _7 z0 W) N2 [/ F
2 z7 W, \8 \& i3 A! ^" |
青年更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成佛。”6 W, S! J* B( Y. @
0 H' A* a6 ?0 M- d* _
和尚没辙了。
; X0 m# P! S$ Q- C, \8 [
" G: _& o. N3 |8 z. s 和尚知道青年对修行的理解是错误的,他想帮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去说,于是,和尚找来了几片瓦片,又来到青年的身边,从那天起,和尚每天都在那里磨着找来的瓦片。' h7 Y* d( f9 K1 o) b7 O2 G* k
: D: H2 q' E4 C/ O: M9 H
起初青年也没在意,久而久之,青年经不起好奇之心,终于说话了。0 @! B+ ^! i' c7 P. i t
6 ^2 M3 e8 ]9 E/ C 青年:“师父,你磨这些瓦片干什么呀?”
: R5 t+ y$ ]2 T- N0 N N" y) U- @& q; x4 l' j
和尚:“我要把他磨成镜子。”
5 }' z/ }, D0 G; k' E4 S# n7 l* ^$ ?% @3 a
青年笑了:“磨瓦怎么可能成镜呢?”! R6 I7 X! Y8 Q, i
; E% O5 r1 O6 z }6 F 和尚也笑了:“那么打坐又怎么可能成佛呢?”
9 Y+ P( {* B$ e5 G* T# _: \) t P! P* Z ]+ G* d* N2 a2 Q" M
青年终于醒悟了,他终于知道了和尚原来是一个有道的高僧,青年终于跪了下来,诚恳地说道:“请师父指点迷津。”0 n7 }- A3 t* H: h7 @7 A* f
" `4 A8 l1 R2 P" x0 v- U
于是,和尚向青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个牛拉的车,如果你想让他走的话,你是赶车呢?还是赶牛呢?”
( p0 ]8 x" J( m. @; p9 {4 |0 i6 \2 W9 X
9 g- |+ e- [' V. D' B% s- A9 ? 青年终于在听了和尚的话之后开悟了,他终于明白了真正的修行是心行的道理。从那以后,青年再也没有了身相上的执著,他终于走上了真正的修行之路,后来。他真的成了一代高僧。
* K' f0 w4 l- @3 L0 t0 H1 z
4 j1 X) `: ^7 t' l: W 那青年不是别人,他就是禅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马祖道一大和尚。
% O4 U6 F+ l3 F# a' n& g$ w3 |2 D7 r4 }$ C( f- R, C
中国禅宗的伟大导师六祖慧能,在修行中也没有任何身相的执著。众所周知,慧能大师的修行是在猎户中完成的,在修行的十五年中,他始终和猎人们生活在一起。和猎人们朝夕相处,你想,他能有时间去打坐么?/ P% q+ ?) ?& h$ z1 p+ x: t
- j! D% r. a( I2 G6 A 慧能大师不仅自己不执著身相,也教导他的弟子们不执著身相,慧能大师曾和新来的志诚,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 p4 B2 J- B1 L9 y' H
8 V+ `$ p6 I- h9 i2 c2 s( ` 慧能:“你的师父如何教导大众。”
+ }( v/ l1 N' n3 [! z% y* E1 k+ C
志诚:“师父常教大众住心观净,常坐不卧。”% z( R' T3 W" D. ?
8 Q0 R9 G4 L9 Y" J
慧能:“住心观净是病非禅,常坐不卧于理何益,抄吾偈去”
7 o: m& ]6 L6 L5 J, F9 Q5 W; Z4 `. I
于是慧能大师说偈云:“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9 e" C" ]9 U/ q' t+ N; |( ^/ A
3 m' W6 h: r, S% m9 A 可见,六祖大师绝对没有身相的执著。
+ W; [7 K1 c# o3 Q( H/ F% k: a0 ?8 Z2 y, g% u% ]6 O6 L
那么住心观净又错在哪里呢?道理并不难懂,就拿我们修净土的人来说吧,如果住心观净而不念佛,那您的心是绝对静不下来的,当您一心念佛时,您的心反而平静了。
) P8 n/ M, e3 c+ n+ N' N) Y* ^: T1 C* i: `; N' x2 \5 p% O# q
您别看达摩祖师曾经面壁九年,那时他已经是圣人了。祖师在因地修行时,也绝对没有身相的执著。
' W2 F7 w9 X" S+ A* g2 f' y; c! R6 r& J2 ~! f
听了我的述说之后,您还要执著于打坐的姿势和时间么?3 C" I8 S: q% a; }
3 L( n8 Q. a' E2 @) V2 L! L, r. K5 u
打坐的本身是正确的,但是身相的执著却是完全不必的,我们打坐是为了更好的念佛,对于打坐的时间和打坐的姿势,我们就顺其自然好了。0 G' g! ~5 [0 o2 n w
* _0 X* J7 R2 Z8 l5 c" [
不着心相0 C O3 \8 `" _6 Z" B/ Y5 X u1 l
. a/ b0 h" _0 r8 o' l/ b& u
在学佛中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惑:“我都已经学佛这么久了,为什么在念佛的时候还是杂念纷飞呢?”
/ x6 s D5 U4 c' b% S2 s2 k" m, H1 D# X, X1 u, v' B8 F# j4 ?
其实,这样的疑惑也是完全不必的。
9 E8 t9 E3 u- b$ h- Q. V; F( X! c' B+ @: E* Z0 C% \
佛法的修行,是渐修——顿悟的过程,好比修行念佛法门,念着念着,突然间大彻大悟。在没有达到大彻大悟之前,任何人都会有杂念,就算是功夫成片的人,也绝不例外。在这一点上,佛早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当年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过程中,也一直磨难重重,特别是在成佛的前几天,磨难更多,成佛的那一天晚上,夜睹明星,突然间大彻大悟。在那一瞬间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妄想执著。
f: O) S% M: A7 _
! Q- e+ ^8 h5 Q$ { 可见,修行中有杂念是非常正常的,您根本就不必执著,您应该把心系在佛号上,至于杂念。就让他自生自灭好了。5 k0 f0 A, K) ]' Z* ?
% u5 ^/ X- s5 v& O5 b3 g
所以,大德开示我们说:“一任你杂念纷飞,我自阿弥陀佛。”[/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