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员

- 积分
- 378
- 威望
- 37 点
- 资产
- 1120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1-9-25
|
本帖最后由 vtdr 于 2012-4-2 17:17 编辑 / p& N; N3 e- H6 r7 O
* `* d# a' N; H) H2 l" K% }
入籍,意味着叛国,孝敬父母的话,减轻罪责,其实都不合适,困境就在三纲五常。2 g7 h7 _1 B" y7 ^% Y: [, n( `- K
( [2 p( r: W! C5 a" h. [+ f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根本就不是孔子所说的话,这句话出处是旧戏里面,经典著作里面是查不到这句话的。
0 |- Z# |9 d6 ]; {6 U( w) A6 V( M- {7 @; N& @# B
老百姓很少读正史和子书,经学著作,就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在旧戏里,说书人口中出现率极为频繁的根本违仁而悖义的邪说当做是孔孟思想,而且居然流传至今。
4 j0 }. e e% b ]2 x
# Q& u5 F6 K3 w2 g8 `. D1 c可恶的是硬把邪说之源归结为孔孟的歪批。把孝当成是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也是错误的理解,是对孔孟观点的曲解。% M& C: i1 z: v
4 l. a% t N# w+ ]《孝经》中曾参问孔子:"儿女都听从父母的指命,就是孝吗?"但听孔子道:"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父母有敢于跟自己争论的子女,他们就不会陷于不义,所以父母有不对的言行,就应该与之争论。听从父母的指命,又怎能就算是孝?", K- J) _8 z( m* k
4 ^( p" |! i. c U1 E这是大智慧的语言,同样适用于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
S$ ~2 @" O% E6 S# c0 ]% x) h7 z H- ?9 ?9 q% ^4 @- h7 o# u2 {
) [9 }7 V4 ?* V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论语》
/ V* x4 d) L" I: k, L
0 G& a& d) x, Y5 Z& {6 N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君。——《荀子》8 Y4 V5 u: C# y2 ?. E6 w# E; Y
( H4 P1 v" d; g2 f \7 L孔子认为,真正的成人是内仁外义,符合仁义才是人应该做的事情。
# k) q! I9 z2 g! K) Y) [) |5 }6 o: ^* ?" n% W( a( g
这才是真正的孔儒思想,仁义是根本,那些违背仁义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孔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