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1|回复: 0

古代文人, 取暖有方!真是佩服佩服~

[复制链接]

387

主题

893

帖子

5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33
威望
2670 点
资产
5370 金币
注册时间
2010-5-25
发表于 2013-12-29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来,现代书房的这类附属用品,在古代文人的书房中也不可或缺。但那时,不要说电脑,就是空调也还没有发明出来。到了冬天,只好用炭火炉,来解决取暖问题,这在文献和文物考古发现中,都有不少见证。' B% U& r2 j- m  x8 m: S

% ^; P5 X9 H. s/ F3 t0 E  明代詹景凤在《草书千字文卷》讲:“万历丁酉之十二月,天寒积雪,顾几上笔砚,乃不作冻,佳客在坐,乌薪在炉,松萝仙茗在壶 。”这段话,记载了冬天文人之间交往、品茗时书房内的器用情况,还提到了燃用黑木炭来取暖的炭炉。7 |# V  }) R* P$ x1 }- X
9 v" S6 |0 `1 B  V. t; T" E- k$ X& q& a+ G
  无独有偶,这样的炭炉,在明代的刻本小说绘画中也有不少描绘。例如《水浒》中的书房内,就有床、衣架、画案、长桌、椅子等,桌上有烛台、古琴、文房四宝,案旁下方也放置了一个暖炉。$ s$ @- v9 T1 O( @

8 `' ^2 \0 O- {
8 z% c* r/ p' o, _  e0 x4 u8 y1 X  n( L4 O. n& `- Y
1 n' g; }( U4 r
  明代刻本《水浒》中的文房场景
( ?/ U( D  F1 t% R1 q' A$ W- y5 j+ ~; e6 W/ |2 C# _  d  z
  1960年,上海在清理明代八品官员潘允徵的墓时,出土了一整套与书房有关的用具模型。其中,有可供挥毫泼墨用的书画桌案和扶手靠背椅,还有一件燃炭用的木架铜方炉和烧水用的铜水壶。这种暖炉是放在地上使用的,常常是按需所置,或放在屋当中,或置于书桌下,烧水取暖一举两得。" Y8 C; x) A8 w  ?. U+ k  @  X

3 S! x9 c4 j4 j8 o, l0 f  这种类似于现今火盆的暖炉,古时又叫“燎炉”,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形状多为圆形,下有圈足或三足,口沿外有链环作为提携之用。而北京故宫的宫殿和后寝暖阁里,用的多是三、四尺高的大型暖炉,青铜鎏金、掐丝珐琅,精工细作。皇家暖炉,样子像个大鸟笼,下面一般有三或四个祥瑞兽头似的脚,托着火盆,火盆上是镂空网罩,既精美又能防炭火爆出引发火灾。而百姓用的暖炉则实惠耐用得多,通常是实用小巧,暖手的叫手炉,暖脚的叫脚炉。即便而今社会普遍用了暖气或空调,可在江南地区,还是常见有老年人用黄铜做的“汤婆子”。2 d9 _, J. J9 q2 c$ y

) B' U8 z0 V9 @' W. n  P+ _- y3 u, b2 k8 m# C& i1 T, ^
9 K8 X4 k! }. y/ p& J5 C
( q- d$ A: S& k5 ~9 }/ ]/ E- Z
, u$ H! J! y/ T) Q6 o8 P% O

上海明代潘允徵墓出土的暖炉等器物


3 `7 z/ X! \; _9 k: e
& f: w- G: ?6 b! i  回到文人取暖的话题上说,清代的著名文人李渔,不但用暖炉取暖,他还是古代文人中少见的善于工技的人物。他在名著《闲情偶记》里,还专门讲到了他自己设计制作越冬暖椅的一段有趣经历:我冬天著书,身体畏寒,砚台里的墨汁也会因天寒被冻住。我原本想多放几个盆炭,让满室都暖和起来。可这样一来,炭尘就多了,弄不好,书房就会灰尘四起。如果只用大小二炉,手和脚是不凉了,可四肢还是冷得够呛,我浑身上下简直是又过冬天,又过夏天了。所以,我就千方百计地设计制作了暖椅,椅子下面设计了一个抽屉,抽屉里面放置炭炉,这样一来全身就都不冷了。
* X/ ~/ M6 o  S5 P. g5 t9 o; i* X* N* ?7 A

( V, x1 ]0 Q6 W  [; F" f0 [
0 D# X% l3 i5 r4 l
2 ^8 V" A. x2 g& S, U' m8 J  李渔设计的文房暖椅5 x2 X. r. Y4 @6 B8 V0 U9 B' O2 X
8 A; `( _$ F9 s- o
  数九寒天,书房里有了暖炉,有了暖椅,按说已经惬意多了,可这还不够。因为正像李渔说的那样,砚台里结冻的墨汁,也要想办法增温溶解才行。于是,古人又发明了暖砚。像北京故宫藏品中,就有一种元代长方形的铜暖砚。铜盒像一个砚托,内外两层,外层盒壁四周镂孔。内层像个抽屉,可以拉进拉出,内置炭火,足以保持温度,墨汁也就不至冰冻了。(——转载自《科学画报》2013年第12期《公众考古》专栏拙文)
学会爱,懂得爱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4-9-21 05: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